共產(chǎn)黨人——胡福明
在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,收藏著《光明日報》刊登的、引發(fā)全國關于真理標準大討論的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刊行稿。此外,這里還保存著該文章的最初排版稿、修改稿、作者胡福明與編輯之間的通信等,較為完整地呈現(xiàn)了文章出爐的過程。
胡福明,出生于1935年7月,江蘇無錫人,榮獲“改革先鋒”“最美奮斗者”等稱號。
1976年秋天,“四人幫”倒臺,在南京大學哲學系做教師的胡福明和同事們一起,以喝酒吃蟹的方式來慶賀。然而,1977年2月7日,“兩報一刊”的社論提出了“兩個凡是”。“這等于給揭批‘四人幫’的熱潮潑了一盆涼水,等于回到了‘文革’老路子上去。”胡福明當時很吃驚。但他也很快意識到,抓住了“兩個凡是”,就抓住了批判“四人幫”、批判“文革”錯誤路線的靶子。然而,胡福明感到心里沒底。1977年的三四月份,正是胡福明思想斗爭最激烈的時期。猶豫了一個多月,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”的責任感最終占了上風,他暗下決心開始動筆。
1977年夏天,胡福明的妻子因病住院。去陪護時,他把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》《列寧選集》《毛澤東選集》帶到醫(yī)院,在醫(yī)院的椅子上草擬文章提綱。9月初,胡福明將8000字左右題為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》的文章,寄給了《光明日報》編輯部。
1978年1月,胡福明收到了編輯來信。后經(jīng)反復共同討論和修改,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黨校內(nèi)部刊物《理論動態(tài)》上發(fā)表,5月11日《光明日報》以特約評論員文章公開發(fā)表于第一版,新華社于當天轉(zhuǎn)發(fā)了文章全文,《人民日報》《解放軍報》也于次日全文轉(zhuǎn)發(fā)。
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發(fā)表后,全國范圍內(nèi)掀起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。在1978年12月舉行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,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,被高度評價為“對于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,端正思想路線,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。”胡福明坦言:“文中的觀點并不是我的首創(chuàng),很多哲學教師都懂。只是由我在一個特殊的‘時間節(jié)點’把它寫了出來。文章發(fā)表之后產(chǎn)生的巨大影響,當時是萬萬沒有想到的。”
“全文6000余字,激蕩40余年。這篇文章是胡老師在對馬克思、恩格斯思想真懂、真信基礎上,解決真問題,對國家發(fā)展產(chǎn)生重大影響。”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、教授孫樂強說,胡老師的這篇文章,及其身上體現(xiàn)出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定力是南京大學哲學系“惟真是求”學風的重要體現(xiàn)。